1、判断题 西汉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是孔子和孟子创立的
B.荀子提出“性恶论”
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科举制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发展历程的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不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三纲五常等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④半开工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受到国民党官僚资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多重压制,陷入了困境, ①②④表述正确, ③不对,当时苛捐杂税沉重,因此选D。
点评:本专题命题余地较大,既可以考查考生对于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毁灭性打击、调整、改造这一系列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几乎同一时期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萌芽相比,分析外国资本主义能够“发芽”而且茁壮成长,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却被扼杀的原因,深刻理解中国资本主义具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现在的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等。既考查了考生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与世界史相联系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
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也
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D.理是万物本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指的的是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儒家伦理道德,“灭人欲”不是要人的所有欲望,灭性欲、食欲、爱欲,这里的“人欲”指的是不符合“三纲五常”要求的欲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请回答:
(1)我国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4分)
(2)“一五”计划完成后,有哪些主要成就?(2分)
(3)结合“一五”期间的有关史实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条件:①经过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社会秩序安定,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经过土改等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也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4分)
成就:①工矿业成就最突出,建成500多个重要的项目。②农业按计划完成。③交通运输业取得很多成就,新建铁路30多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分)
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及时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派优秀干部领导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②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工人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科技工作者大显身手;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支援工业建设。(4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要求回答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条件,我国是在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因此一五计划实施的条件应从1953年前的史实中归纳,比如:政权的巩固措施、经济的恢复情况等。第二问是对“一五”计划实施后取得的成就的再认和再现。第三问要求分析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肯定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热情工作,但注意要结合具体史实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建立起共同的超国家权力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关键因素是
[? ]
A、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B.有着相同的民族文化传统
C.各国必须作出让出部分国家主权的妥协
D.未获补偿、决不让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