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英语
| Sandwich
| Beer
| Telephone
| Engine
| Dollars
| commission
|
洋泾兵英语
| 三明治
| 啤酒
| 德律风
| 引擎
| 大拉斯
| 康密兴
|
词意
| 夹肉面包
| 麦制酒
| 电话
| 发动机
| 外币
| 佣金
|
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3、判断题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落后的原因。(从材料中概括)(4分)
(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3分)
(3)图一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颁布了什么文件?(2分) 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1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6分)
4、判断题 国共关系是影响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各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三幅图片分别记载了国共关系中的哪些重要事件?
(2)图一所示事件取得了什么成就?
(3)图二所示两位领袖举杯共庆谈判成功,实际上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仍存在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两党在哪些问题上存在分歧?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图三中两位领袖对话和交谈的原因?
5、判断题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这段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