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名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 )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 ]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奥斯曼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丑条约》内容: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三 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中国内政和中国外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外交格局的变动相当清晰地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估算及其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
——章百家《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材料四 新时期……面对国际上的大风大浪,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沉着应对,成功地塑造了爱好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在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中以及多边外交方面,贯彻了中国外交理论原则。
——裴远颖《新时期中国外交实践的新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中国外交表现出什么“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四体现的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20世纪的中国外交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并概括出影响中国20世纪外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民族不独立,没有外交地位。
(2)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邻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4)经历了一个从屈辱外交到独立外交再到和谐外交的历程。影响因素:国家实力(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 ]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帐!” ?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一一列宁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那两个国家?列宁所做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宿仇和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2)美国和日本。判断:正确。依据: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因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