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8年希特勒曾说:“……三年前我们曾派小股部队进军莱茵区,那是我事事都要冒险的时候。那时如果法国出来阻止我们,我们只有撤退……”,德军进入“莱茵区”,法国可以阻止的依据是
[?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6年7月11日威尔逊在其演说中称:“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该演说反映了美国的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援助
B.利用经济势力攫取世界领导权
C.呼吁交战各方尽快结束一战
D.借经济援助之机插手欧洲事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丑条约》内容: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三 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中国内政和中国外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外交格局的变动相当清晰地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估算及其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
——章百家《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材料四 新时期……面对国际上的大风大浪,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沉着应对,成功地塑造了爱好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在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中以及多边外交方面,贯彻了中国外交理论原则。
——裴远颖《新时期中国外交实践的新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中国外交表现出什么“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四体现的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20世纪的中国外交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并概括出影响中国20世纪外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民族不独立,没有外交地位。
(2)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邻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4)经历了一个从屈辱外交到独立外交再到和谐外交的历程。影响因素:国家实力(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1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1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

请回答:
①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这一构想。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
②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③联合国的宗旨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国际问题,即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④1971年。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参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 ]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