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全球通史》)下列属于这种“不同”的是
①出现了新的制度②出现了新的帝国③出现了新的文明模式④出现了新的国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 站稳脚跟”。《欧游心影录》被视为是他告别“科学万能”,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理性的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
C.考察战争造成欧洲的灾难
D.北洋军阀企图对日本妥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目所说时间为“民国8年”,应该指的是1918年,梁启超游欧归来后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所以直接原因一定是在欧洲的见闻影响了他,结合时间应该指在欧洲看到了一战所带来的的严重灾难,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定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法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群、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10分)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5分)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10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纽伦堡审判》的认识。(1)考查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联系一战后签订惩罚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结合材料二战后“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回答即可。
(2)围绕《纽伦堡原则》的内容进行判断。结合对战争罪犯起诉的法理依据是国际法、惩罚法西斯势力、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
【考点定位】选修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凡尔赛体系的确立
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纽伦堡审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6分)法德是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直接关系到欧洲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是一个令法德两国人民百感交集的地方。(见下图)
(1)在这里的同一节火车车厢里,1918年和1940年分别发生了哪两件对法德两国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2分)
(2)结合相关史实,阐述一战后法德关系的演变。(6分)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3)二战后,法德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对欧洲有何影响?(4分)
(4)综上,你认为法德争夺的核心是什么?从两国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1)1918年德国向协约国投降;1940年法国向德国投降。(2分)
(2)在巴黎和会上,法国要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要求收回在1871年被德国夺去的阿尔萨斯—洛林,还要求取得德国产煤丰富的萨尔地区。在《凡尔赛和约》中,法国的愿望得到实现。1923年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占领了德国的煤和钢铁基地鲁尔地区,受挫后通过协商,签订《洛迦诺公约》,改善了法德关系。(6分)
(3)加强经济联系,成立了欧共体。增强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2分)
(4)核心:资源与霸权。(2分)合则两利,争则两伤(或合作才能共赢);法德关系直接影响着欧洲的稳定,世界的和平。(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一中在同一节火车车厢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918年德国向协约国投降;1940年法国向德国投降。(2)根据教材内容可直接回答一战后法德关系的发展变化即在巴黎和会上,法国要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要求收回在1871年被德国夺去的阿尔萨斯—洛林,还要求取得德国产煤丰富的萨尔地区。在《凡尔赛和约》中,法国的愿望得到实现。1923年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占领了德国的煤和钢铁基地鲁尔地区,受挫后通过协商,签订《洛迦诺公约》,改善了法德关系。(3)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德通过协商的方式加强经济联系,化解了长期宿怨和仇恨,成立了欧共体;这一举措增强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开始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探索。(4)从法国和德国长期战争的原因中能够总结出两国相争的关键内容即是资源与霸权;从两国斗争的历程中不难得出启示:两国合则两利,争则两伤;法德关系直接影响着欧洲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