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
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B.割地.赔款和开埠
C.英国.法国和日本
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为商埠。《马关条约》割台湾岛、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因此B项符合。A项与这两个条约都不符合;C项《南京条约》涉及英国,不涉及法国和日本;D项《马关条约》不涉及关税自主权。因此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鸦片战争结束若干年后,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思伯爵致函英驻华公使包令说: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这里,大臣“失望”的原因应该不包括
A.鸦片贸易的受阻
B.自然经济的状态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太平天国的抵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但遭到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而出现滞销,因而让外国商人感到失望。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利于冲破自然经济,这就不会使洋人失望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倭”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对手日本,第④项正确;①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②③正确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思想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本题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为某书封面,它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宣传应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五四运动前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为图片选择题,图片上是英文,因此解题关键是把先英文翻译成中文,弄清楚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通过翻译,这本书应是《共产党宣言》,它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宣传应在五四运动前后,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端于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五四运动发端于北京,因此选C.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