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中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此前我们曾留下过多少不同的“第一课”。不同的第一课折射出不同时代观、价值观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语文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肓的突出特点,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1958年伴随“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4分)
材料三? 1978年,恢复工作的人教社推出的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我们热爱毛主席。1981年,修订后的入学第一课为:热爱共产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课修订为:我是中国人。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实行课改,不同省区开始使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其第一篇课文主要有《人有两个宝》、《上学了》、《爱爸爸妈妈》等。
(3)材料三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对此你得出什么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苏式标准(模式)”、鲜明的政治色彩;时代背景:新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向社会主义过渡(革命);一边倒(4分)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要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左” 倾错误);三大改造及一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激发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两极对峙下经济建设的迫切性。(4分)
(3)变迁:文革影响,“两个凡是”(左倾错误)思想束缚;党抓住和平发展时机,大力推进 改革开放;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迈入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渐融入世界。(4分) 认识:教育的变迁反映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淡化政治色彩,体现人性化的进步)(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新中国以来的教育发展为主题,考查阅读材料,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可知其具有“苏式标准(模式)”的特点,以及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时代背景可以结合新中国成立及相关的内政外交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解题时需要抓住“1958年”,联系时代背景,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原因需要从主客观方面归纳,如“左” 倾错误、经济建设的迫切性、建国初期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等。第(3)问,解题时需要结合“1978年”的历史背景去归纳,从“两个凡是”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逐步融入世界;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教育的变迁与时代性的关系归纳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宋明理学的思想,解题关键是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它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理学是一种新式的儒学,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互相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 方哲学。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首先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古文知识,明白题干意思,其次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观察下面《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奖励实业的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人们习惯上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制造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蒸汽时代”依据是蒸汽机的推广,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为动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故选C。AB项并无本质的差别,关键是看驱动力;D项是二者的不同,但是不是主要的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只是就一些具体的思想主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