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表资料:
序号
| 资料
|
A
| 勃列日涅夫改革
|
B
| 辛亥革命
|
C
| 克利里斯提尼改革
|
D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E
| 商鞅变法
|
F
| 德拉古改革
|
G
| 张居正改革
|
H
| 安德罗波夫改革
|
I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J
| 梭伦改革
|
K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L
| 赫鲁晓夫改革
|
(1)围绕改革,提炼出一个涵盖以上若干条资料的主题,(2分)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6分)
要求:提炼出的主题必须涵盖三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逻辑清晰合理。
例如:主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资料:A,H,L
(2)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
参考答案:(1)主题:古代中国改革(2分);资料:E,G,I(6分)
(或主题:古典雅典改革(2分);资料:C,F,J(6分))
(2)补充的新资料:王安石变法;(2分)阐释(略)(2分)
(或伯利克里改革;(2分)阐释(略)(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古代工业相比,生产方式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布?(3分)
⑵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
⑶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4分)
⑷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⑴不同点:古代工业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1分)
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分)
原因:东部沿海地区最先受到西方侵略,自然经济最先瓦解。(1分)
⑵一战期间(1分)
⑶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3分)
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1分)
⑷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2分)
本题解析:第(1)问,要抓住问的角度“生产方式最大的不同点”,联系史实可知,一个为手工生产,一个为机器生产;后半问结合课本中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即可,其原因要从列强侵略的影响角度入手;第(2)问,图表中时间上可以做出判断,是在一战期间;第(3)问,要注意回答全面,要从国际、国内、政府、民间、企业家等角度思考;之所以出现变化也是因为前述的某个原因发生变化才导致出现波动;第(4)问,综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的因素可以看出,要实现富强,必须先有民族的独立。
点评:列举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特点。
①从企业产生看,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的,而是伴随着西方入侵,直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起来。
②从部门结构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
③从工业分布看,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④从经营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⑤从发展过程看,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矛盾又依赖,发展艰难曲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材料二: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摊丁入地”、“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1)高度保密;授予的范围逐渐扩大;密折内容要明确,一事一奏;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可随时、随事上奏;没有时间和数量限制(答出四点即可,8分)
(2)消弱了封疆大吏和内阁的职权,加强了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使皇权大大加强。(3分)扩展了获取政治情报的渠道,为其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分)取消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率。(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
(2)注意材料信息“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
点评:从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省份的试题看,改革模块的试题均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结构上,大多数试题一般提供两至三则材料,在问题设置上多呈现递进式的两至三个问题。从具体考点上看,已经考查的改革都十分注重对改革基本元素的考查,注意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 跃!》。它反映了:

A.当时农副产业丰收
B.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期,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出现了那些新变化??
(2)此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有何影响??
(3)此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方面,出现了那些新特点?这些特点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1):变化及影响:①农业: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长,农业经营方式改变,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经济结构变迁,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②城市:工商业城镇兴起,劳动力市场出现;③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出现新型手工业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极大增长,货币使用向贵金属白银转变;⑤赋役: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 (2)对社会关系影响:从人身依附关系向经济关系转变;对价值观念影响:从重农抑商向工商皆本转变;?(3)新特点:科技文化领域西学东渐;影响:为中国传统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生机。政府政策方面,逐渐闭关;影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殖民者不断骚扰中国边疆;影响:边疆危机由内转外。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归纳、综合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以为明末清初在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方面为研究对象,对此,中学历史教材中有相应的知识叙述,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能否充分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概括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