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张衡发明地动仪?
③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一是要领先西方的科技;二是对世界有影响的科技。符合题意只有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桂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民间流传一副对联,上下联是“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表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
A.企业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缺乏激励机制的现象较普遍存在
C.部门间相互监督能较好防止腐败
D.开始出现了市场调配资源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提供的信息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可知其表现的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由政府决定,企业缺乏自主权,显然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题目并没有涉及行政效率、腐败的问题,开始出现了市场调配资源的要求在此之后。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5分)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莽改革目的的掌握。分析解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如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体现了其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政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莽币制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与掌握。要将材料与所学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材料“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反映了改革的掠夺性;先“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后又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表现了币值混乱和缺乏稳定性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B.对自然界的研究
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
D.对人性的研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