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8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提取关键信息“为民求主”、“使为民主”可判断“主”是指统治者,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因此A项较为准确,B、C、D项无法体现出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参考答案:(1)特点:统治者重文;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概括出皇帝重视文人“真宗只得收回成命”概括出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概括出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两宋共有134住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走学者型官员”概括出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连云港市东海县出土一批政府档案文书性质的竹简,据其中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你认为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推恩令”并没有彻底废除了分封制,所以A说法错误;B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和史实支持;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异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所以C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条完全吻合...”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B.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后一句:心相同志向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古代官职中,负责国家监察事务的有( )
①御史大夫 ②枢密使 ③通判 ④军机大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不是监察官员,枢密使负责地方军事,也不是监察官员,②④不符合题意要求,①③两项分别是中央和地方法定的监察官员,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