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鉴于社会上的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甚至还有神化或丑化孔子形象的现象存在,中国孔子基金会决定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要求他的画
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右图是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所画的
《孔子像》。“万山遍列终归云横泰岳,千载传承共仰源溯仲尼。”
这是范曾先生为《孔子像》所题的联语。他画的最可能模仿的是:
A.顾恺之
B.王维
C.吴道子
D.朱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有所学历史知识可知,他最可能模仿的是吴道子,
吴道子曾画过孔子像,并且他的艺术风格也比较符合征集方案中“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中所示之中俄边界的形成是在

A.16世纪后期
B.17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库页岛和雅克萨此时还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联系史实可知,1689年8月27日,俄罗斯和清王朝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内容为: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到19世纪中期就被俄国以不平等条约侵吞。故选B项
点评: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两国平等协商而签订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年的稳定。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称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
现代普通城市中国人结婚用具变化:
1、五十年代,基本生活用品。
2、六、七十年代,凭票购买手表、缝纫机、自行车。
3、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
4、九十年代,电话、电脑、空调。
请回答:
分别概述上述材料中现代普通城市中国人结婚用具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并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五十年代:工业落后,还不能满足工业消费品的需求;
社会比较贫困,缺乏购买能力(或没有经济条件购买);
六、七十年代:中国工业化有一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生活必需的工业品需求;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消费工业(轻工业)迅速发展,能够满足生活必需的工业品需求;购买力提高,追求娱乐、休闲消费;
九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中国,信息化产品迅速进入国人生活;购买力进一步提高,能够满足丰富的消费需求;
感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优越性。
本题解析:
从不同时代的结婚用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由建国初工业落后,到六、七十年代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再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发展和九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分析。
而对此的感受,由于学生可以从不同时代的变化,体会到了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答案不拘泥一格,只需要答之有理皆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
B.元素周期律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明的是“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因此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请回答: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该题按两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仅从正面或反面加以说明,论据不少于三点,最高可得8分。
第二层次,能从正反两面加以说明,两方面论据都不少于两点,最高可得12分。
关系:全球化弱化了国家认同。说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活动;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超国家的组织或机构弱化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的无国界传播,也对国家认同提出了挑战。
关系:全球化强化了国家认同。说明: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争端、文化产权、资源争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经济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尖锐化,强化了人们的国家认同意识(民族意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