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第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不对,195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D不对,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从表格中可知第三、四届人大工作任期期间几乎未召开会议,说明人民代表无法行使其权利,这一时期又主要在“文革”时期,是“左”倾错误发展最严重的时期。C项符合题意。,
点评: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建设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可能会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中的三个标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不同地区先后设立的管理制度。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图片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这三者的比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A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C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D项不符合经济特区。
点评:民族自治区与经济特区都是在大陆内部实行的制度,但是而这也不一样,经济特区主要是在经济政策方面享有特别的政策,在行政事务上和大陆其他地方一致;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地区实行的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实行高度自治的地区。他们都属于一个中国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交往是人类创造文明中的重要活动。下列关于文明交往总体趋势的论述较为恰当的是
A.单向直线
B.双向互惠
C.多向互动
D.共存共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类在“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各民族史逐渐转变成世界历史――全球史。一座座“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既是广阔背景下文明交流的产物,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人类文明交往的总体趋势是多向互动,故选C。
点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推动着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因为在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中,总是较低级的文明向较高级的文明流动,继而推动历史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以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请你为下边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B.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
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图片的十二颗星星可判断是欧盟的旗帜,展开的画卷反映了欧洲联盟不断扩大。故选C;A项不结盟运动、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D项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旗帜都和漫画图片不符。
点评: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引用历史漫画,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法家学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汉武帝时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思想文化里的主流。因此选A。B项是在汉初,经济衰败是实行的指导思想;C项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D项是在秦朝作为的指导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强调仁政、德治,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