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A.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确立了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苏联的经济建设走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而材料中八大提出要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显然是和苏联不同的一条发展道路,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那一个图,最符合历史上中国家庭规模大小变化的趋势?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汉是小家庭→魏晋南北朝、隋唐是大家庭→宋元明清是折衷家庭→清末是小家庭。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
A.孙建国
B.周跃进
C.李援朝
D.钱红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四者的顺序依次是:孙建国(1949年)、李援朝(1950—1953年)、周跃进(1958年)、钱红卫(文革),排在第三位的是周跃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能教民智渐开通”即可知报纸的教化功能。BCD题干未提及。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大众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此后符合预言中“革命化”含义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
D.南京国民政府深入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由“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大工业和铁路”使“旧有联系的瓦解”可知列强的资本输出起了瓦解中国自然经济的作用,由此分析结合“甲午中日战争”这个背景可得出“革命化”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故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