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荣氏家族,是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后又开设纱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材料二? 1937年,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逐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庭企业的代表。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其它江苏籍的爱国实业家,介绍其在实业领域的重大贡献。
(3)根据材料二,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是怎样改造的?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称荣毅仁为“红色资本家”?
参考答案:(1)特点:以轻工业为主。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2)张謇: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要求重点发展纺织和钢铁业,主张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3)改造过程:实行以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中级国家资本主义,1954年发展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政策: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原因:因为他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利用材料回答“红色资本家”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④加速了农村两级分化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通过对农业的改造,使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发生 了变化,为工业化提供了某些条件,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并没有促使农村的两极分化,所以排除④,正确的是①②③。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这与三大外交政策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要求是一致的。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三大外交政策的比较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和取缔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下表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列强放弃对华经济侵略是纺织业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提出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民国初年纺织业部门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12—1922年列强放弃对华经济侵略是不正确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不是“放弃”,而是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的,排除B;近代工业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而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只有D符合图表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没有成为领导力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A.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故不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