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根据联合国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分别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国家与最穷国家的人均GNP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0年的60:1,1997年又进一步扩大到74:1。上述材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些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恰当例证
①“科技革命与经济结构”②“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
③“当代和平与发展问题”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反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说明能力。材料中未涉及科技革命和三大产业关系的变化,因此排除①。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应该体现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材料并未充分体现,排除②。从题目中“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这一信息可以说明③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不均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因此④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中的归纳法,大概的含义就是从一些个别现象中归纳出一般的认识或者规律,即分析与综合的辨证分析方法。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与儒家思想,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内在的一般性认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图《乔的笑》(乔指乔冠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图片拍摄于1971年11月纽约,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图片中事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中国与美国关系已正常化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片中展现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事件,其中第三世界支持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原因,但是当时中美并没有实现正常化,所以②错误,选择①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西方先进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这种情形,最早在中国出现大致应该在什么时候(? )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死的,因此排除AB项,C项正确,汽车诞生在1885年,清末汽车传入我国,故选C。D项是错误的,当时早已经传入中国汽车。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也在大量的进入中国,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新式交通业的发展只是在通商口岸发展的较快,并且大都是引进而不是中国自己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方文明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许多城市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外国饮食营养价值高?
C.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