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镇企业
B.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它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环节,故D项正确;ABD三项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 ]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上图所反映的思想理论指导了哪一场革命运动的发生(1)?这场革命运动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表现有哪些?(3分
)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1分)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3分)
材料三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
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
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
(3)材料三出自毛泽
东的哪篇文章?(1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材料四

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材料三 、四两
位伟人的共同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1) 辛亥革命。(1分
)表现: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2) 新文化运动。(1分)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空前解放: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分)
(3)《新民主主义论》(1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2分)
(4) 邓小平南方谈话;(1分)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
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4分),并简要分析其危害(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4分)?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2分)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哪些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2分)?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2分)?
危害: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4分)
(2)不足:限予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认识存在分歧(或 突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4分)
说明:仍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2分)
作用: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2分)
(3)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2分)
(4)启示: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利益出发。(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