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思想路线上进行的拨乱反正的表现不包括
批判 “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B、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文革后邓小平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史实不包括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特别员的文章,不是邓小平的,所以B错误,CD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
B.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加大宏观调控
D.必须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从而促进第三产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第二产业比重没有明显增加,排除A;C夸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D;B符合题意,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上世纪曾经(?)
①在《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②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③承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上海、上世纪即20世纪。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上海公报”。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是在21世纪,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也是在21世纪。在《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19世纪。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

(4)归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思想主张:体现了“仁”和“礼”的思想(或者等级观念)。
(2)认识: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问题;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通过社会福利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没有实现。因为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不能走向富强,所以民生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3)影响: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现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分配方式多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以数据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进出口总额柱状图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①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③表述不合史实;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也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④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