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答题技巧(2018年最新版)(四)
2018-10-17 03:11:2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俄共(布)“十大”对国家经济政策做出的调整主要涉及到 ①农产品的分配 ②土地制度变革 ③商品流通 ④社会主义改造 ⑤“一五”计划目标 A.②④⑤ B.①③ C.④⑤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作者主张控制人口增长 C.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天下的人口在迅速的增加,但是房屋和田地并没有增加;商人的数量在增加,但是货物却没有增加,多余出来的人口无所事事,怎么能好好地遵从圣上的教导安安分分呢?从翻译可知,材料并未体现出重农抑商的政策来。故选D。ABC三项都曾提到。 考点:清代人口的增长带来的社会影响 点评:清代由于很长的一个时期社会稳定,人口得到很大的增长,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另一个方面,生产资料与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材料作者的忧虑就在于此。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2分)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第一等:(10~12分) 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其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 第二等:(7~9分) 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逻辑关系,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论证较为充分合理。 第三等:(4~6分) 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 第四等:(3分及下) 逻辑关系不清,分析不准确或没有分析,论证不充分或没有论证。 (注:若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9分;若从小农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回答,最高计6分) 示例 《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 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本题解析: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做题的关键是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其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 图片内容:《农耕图》铁犁牛耕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体现的是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两者关系: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专制主义皇权为小农经济提供保护。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它既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理性反映和理想追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实现经济文明的征途中必须加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开放力度;尊重经济规律,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师大曹文柱教授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说道,“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起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却引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 材料三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专家约翰·希克斯这样问道:“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但现代工业是什么呢?我们将它同古代工业,即与市场本身同一时代诞生的手工业加以区分所依据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 材料四 1985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一直教育人民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又问:“这些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 材料五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以后,保持和谐、保持均衡是中国快速增长和发展的社会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1)材料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2分) (2)列举“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的具体事例(时间、人物、航线)(3分) (3)有人说,“哥伦布的伟大发现”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它不能反映人类经济的理性和理想,更谈不上“伟大历史意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7分) (4)试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现代工业经济的基本要素。(6分)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段对话回答材料四中的两个提问。(6分) (6)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谐社会。(6分)
参考答案:(1)精耕细作。(2分,若回答其他特征只要在理也可给分) (2)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3分) (3)A:不同意。地理大发现使整个世界联成一体,各地文明开始交融;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分) B:同意。哥伦布的伟大发现给美洲带来了灾难,印第安人大量遭屠杀甚至灭绝;引起了后来的黑奴贸易;殖民掠夺。(评分要求:同意或者不同意只能持一说。) (4)答案要点:现代工业经济六大要素:资本、劳动力、商业与市场、原材料、科学技术,工 厂及其现代企业制度、货币与金融等。(每个要素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5)答案要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并不矛盾,国民教育,法治建设,加强反腐等。(写对三个要点即得6分,学生的回答必须设计成对话的形式,仅回答了要点酌情扣分。) (6)答案要点:加强金融监管,理顺金融秩序;强化经济调控,防止重复建设与盲目竞争;关注农业发展,监控农产品价格;关注弱势群体,建立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写对三个要点即得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史学家认为,公元前 645年晋国“作爰田”是一次重大变革,根据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其实质是 ( )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各个阶层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