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
(2)特点:父子相传(家族内传承)。
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官营手工业,其目的分析依据: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其特点分析依据: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从性质、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的匠户制度,依据材料中“工之子恒为工、莫不继事、家传其业” 和“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的是父子相传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应从经济上寻找。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带着大量西方国家渴望中国货物的商品信息,于公元前115年回抵长安。“后岁余,其(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王朝为维护东西通道的安全,“于是自敦煌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和《汉书·西域传》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意在美国等国家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自李长久《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美“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建设。
参考答案:
(1)评述古今中国和美国倡导开辟“丝绸之路”的主观动机。(6分)
中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今天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为了加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个地区和国家间经济合作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美国则旨在借“新丝绸之路”牵制中国或排斥中国,并在亚洲谋求政治和经济发展主导权。(每点3分,共6分)
(2)评述中国对开辟古代丝绸之路所作出的贡献(2分)和历史意义。(2分)
贡献:派张骞及副使出使西域各国通好,开辟丝绸之路;(1分)在西域推行屯田并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等。(1分)
意义: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民族融合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辟了东西通道,西汉将自己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传播到世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等。(每点1分,任答2点计2分)
(3)评述中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2分)
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中亚、西亚与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深化中阿、中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拓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层次和领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争取更多国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等。(每点1分,任答2点计2分)
[注意:答案不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计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评述类的题型,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首先回答本题的观点是什么;其次评价本观点;再次给出你为何这样评价本观点;例如本题,问题是评价“丝绸之路”的的倡议和建设,考生首先明白何为丝绸之路,在古代有何贡献和意义?今天为何要再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建设丝绸之路有何新的内涵等。
考点:丝绸之路(时政热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下列属于官营手工业基本特征的是( )
①由官府直接经营 ②产品不计成本 ③技术先进,产品精美 ④与市场流通,赚取利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