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8年最新版)(九)
2018-10-17 03:14:5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收兵权于中央 C.中央掌握地方财权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2、综合题 (14分)阅读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6分)
3、选择题 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觐见,皇帝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4、选择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 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C.统一货币的制度 D.西汉郡国并行制
|
5、选择题 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