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西班牙是中国在欧洲的好朋友、好伙伴。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交流方面成果丰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2分)
探究问题一? 16-17世纪中国—西班牙贸易状况
材料一:天顺(1457—1464年)以后,“市舶权重,市者私行,虽公法荡然,而海上偃然百年,此乃通商
明验”。16世纪80-
90年代,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以马尼拉(今菲律宾地区)为集散地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
——林嘉林《通过明清历史对比,初探中国落后原因》
(1)依据材料,概括16-17世纪中国—西班牙的贸易特点。(5分)
探究问题二?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海洋冒险的成功推动西班牙出现了短暂的强盛。国内专制王权与天主教会勾结,宗教裁判所镇压一切进步思想与人民的反抗。1605年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堂吉诃德》出版,一年之内竟再版六次。书中疯狂而可笑的堂吉诃德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奴役人,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符号。
(2)分析《堂吉诃德》问世时欧洲社会的时代特征。(2分)
探究问题三?工业革命为什么是在英国,而不是在早期大西洋贸易的主导者西班牙发生
材料三:?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筹集资本的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由此导致英国本土各阶层利益占有格局的急剧变化,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1)双方贸易联系加强;中国海禁政策与民间贸易发展并存;丝绸、瓷器等成为主要商品;西班牙的殖民地在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5分)
(2)新航路开辟,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专制王权强大,天主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扩展
,人文主义思想兴盛。(2分)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若答出圈地运动造成的劳动力条件也可)。(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如果想要查找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贤的史实,下列书籍中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的资料是
A.《帝范》
B.《汉书》
C.《史记》
D.《贞观政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D.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认为继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具有世界性问题的法宝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袁隆平发明的"灿型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发明是继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世界上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63年8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后的一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与前总理富尔一起商讨中国问题。次年1月27日,中法正式发表建交公报。下列对中法建交的背景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一边倒”政策增强了中国实力
B.中国在联合国内发挥了重大作用
C.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范围核战争的危险已经消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能力。题中的时间是1963年,要求的是中法建交的背景,ABD三项属于表述错误;C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