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8年练习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欧洲的 17~18 世纪”指启蒙运动兴起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兴起;中国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向西方学习思潮不断高涨。三者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主题词中第①项“政治清明”明显不符合三个时期的特征,这几个时期都呈现大动荡、社会矛盾激烈冲撞。②③④项所述阶级结构变化、新旧思想观念冲突、制度创新符合所学。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仁政”,这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道家思想强调的是“道”“无为”,墨家强调的是“兼爱”“非攻”,所以都与题干不符。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王夫之设计了“环相为治”的机制:由宰相任免谏官,天子任免宰相;宰相对天子负责,谏官对宰相负责,天子受谏官监督并接受其批评。下列对这一机制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限制君权的要求
B.决策权在天子手中,难以实现真正的制衡
C.否定了君主制度
D.参照古代的制度设计,缺乏实质性创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由宰相任免谏官”、“谏官对宰相负责,天子受谏官监督并接受其批评”可以看出A项正确;从“天子任免宰相”、“宰相对天子负责”可以看出决策权仍在天子手中,实质还是君主专制,所以B、D正确,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王夫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
①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②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④王阳明“心外无物”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也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由知可知①符合题意;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体现了民本思想,②符合题意;③强调的是封建等级,不符合题意;④是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有代表性的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