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8年冲刺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据此本题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无论是主张“仁治”,还是主张“法治”,他们都要求顺应时代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和结合所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第一行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即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据第二行的“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可知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据第三行的“所谓‘良知’也”可知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 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西汉武帝及之后的史实,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儒学从此确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主流地位,为了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统治者兴办太学。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限定词“春秋战国时期“,楷书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孔子编订的《诗经》,因此选C,
考点:春秋战国文化
点评:本题可用范围关键词排除法所谓范围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