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8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这样的城邦就达到了正义与幸福、和谐与效率。”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明确的社会分工,达到城邦的正义和和谐。A与战争有关,排除。B论述了民本思想,D强调正名,与题意无关,“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描述了小国寡民互不干扰的理想社会,因此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可以看出王阳明的主要主张在于四民要“正心诚意”,故选D;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的理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可知李贽认为焚书乃是势之必然,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所以本题选B,A、C、D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一强调人的志气,强调积极入世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图二强调无为、自然是道家学派的基本观点,所以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道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明清)”,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的继承儒学。A不对,错在“丧失”说法;B不对,错在“彻底否定”说法;C不对,这超越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范畴。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命题者在题干或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选项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彻底”、“一定”、“都”、“最”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