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讹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称:“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所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建设。
材料四 据袁昶估计,庚子(1901年)前后,仅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五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它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微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铁路的奥秘时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把铁路修筑权抓在手里。”
——上述材料均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五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兴建铁路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3、判断题 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 ②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
③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4、判断题 当看到北京街头出现公共汽车的情景时,我们可以断定这种情形不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5、判断题 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因顽固派的愚昧与阻挠,在曲折中发展起来了。其中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办的商业运营的铁路是
[? ]
A.吴淞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