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反映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70年代,其原因是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②是建交高潮的结果③是指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 (?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经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这些外国商品最有可能来自美国。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B不对,二战后英法日严重衰落;C说法绝对化;D与史实不符,官僚资本当时是急剧膨胀。
点评: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故题干观点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茅盾在他的著作《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成为商品化的受益者
D.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加快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步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之前的称谓“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自由中国”有“两个中国”并立之嫌疑;后来的称谓“中共政权”和“中华民国”表明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