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自身不断前进。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启蒙思想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涉及的内容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在自然面前有了更多的自信。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提高。故选B。A是从阶级力量的角度说的,CD项都是从思想的角度说的,都与材料关系不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地提高。与此相关的其它各项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特点是思想解放与近代科技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道家主张无为;B不对,法家强调法治;D不对,墨家强调兼爱;C符合题意,汉代儒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右图标语牌上的文字为:“WTO! Kills.FARMERS”。人们打出这一标语主要是反对?
?
A.法西斯暴行
B.伊拉克战争
C.经济全球化
D.恐怖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东和平之路存在着极为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恐怖和暴力?
②各国领导人加强协商与谈判 ?
③放弃极端民族主义,各国人民相互谅解和信任?
④联合国发挥调节作用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应了(?)
A.唐朝佛教兴盛
B.唐朝时期儒学没落
C.魏晋时期佛教兴盛
D.魏晋时期佛教获独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南朝;C项正确,佛教在为魏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展,寺院林立;D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点评:佛教在东汉明帝传入我国后很快就本土化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元宵节的出现就是说明了这一点。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宋明之际更是如此,佛教和道教与儒学柔和形成了宋明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