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雄老师在上《辛亥革命》时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临时约法》的不同,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用身体雕塑的方式表演两种场景:一个是(晚清时)在皇宫里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景;另一个是(民国时)在国会里议员们的开会状态。其中前者可能出现的身体语言可能是
A.举手表决
B.坐而论道
C.投入陶片
D.跪拜叩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赋予君主以极大的权力,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9·11”事件震惊了美国和整个世界。事件发生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世界多处证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几家证券所交易中的主要金融指数狂跌。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美国被袭击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在1万亿美元左右。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什么美国被袭击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损失?
参考答案: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美国本土被袭击,不仅造成美国经济的重大损失,而且也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9·11”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充分表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本题解析:可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4分)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 主张兼爱,兼爱则天下无争;
材料二 主张关注人民,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或民贵君轻);
材料三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材料四 认为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不应教条地遵循前代的传统。(4分)
(2)一是墨家;二是儒家;三是道家;四是法家。(4分)
(3)材料四的法家思想对当时影响最大;
材料二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最大。(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月1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复兴之路》在荆州市沙市区凯乐大剧院上映。该片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运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祖国百年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整部电影共分为《千年巨变》(1840-1911年);《峥嵘岁月》(1912-1949年);《中国新生》(1949-1976年);《伟大转折》(1976-1992年);《世纪跨越》(1989—2002年);《继往开来》(2002—2007年)等六个篇章。
(1)在《千年巨变》这一篇章中,依次有哪些阶级或派别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他们分别开展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8分)
(2)在《峥嵘岁月》这一篇章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中共一大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2分)
(3)在《中国新生》这一篇章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这里的成就和挫折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4分)
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分)
(2)时间:90周年;(1分)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分)
(3)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分)挫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2分)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7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8分)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任意3点即可。3分)
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4分)
(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4分)
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
革命史观: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2分)
现代化史观: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救亡,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实业救国和西学东渐,形成思想解放潮流。(3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思想从材料一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概括出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第二小问作用可以从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的确立以及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来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中“《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可概括出图文并茂;从“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可概括出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小问时代特征从材料二中“电、雷、议”的解释,联系时间“190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来归纳,如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第二小问抓住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含义,再联系甲午战争的影响来思考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