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2、判断题 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933年
| 《紧急银行救济法》
|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
1933年
| 《联邦证券法》
|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
1934年
| 《证券交易法》
|
1935年
| 《存款保险法》
|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
1935年
| 《社会保障法》
|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
1939年
| 《民用航空法》
|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
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3、判断题 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的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 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融风暴对投机者打击大
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
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
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多数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参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时说:“中国的主体
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
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10分)
(2)结合材料二,理解新政的实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的?这说明了什么?(6分)
5、判断题 在世界历史上,各国政策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0分)
材料一?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统治者们通过《盐法》、《茶法》、《矿冶法》、《市舶法》等一系列法律,把几乎所有的商品市场都牢牢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然而,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和地主制经济的生存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商业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一统帝国内部各区域贸易联系的密切进一步加深这种依赖性。因此,无论封建统治者如何费尽心机控制市场发展,使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出现各种扭曲变态,最终却无法消灭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封建统治者在政策法律上也时常处于抑商而无法灭商或抑商又不能抑之太过这一矛盾状态中。?
——杨松《试论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特点与功用》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中出台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要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第二,在与外国政府谈判时,总统提高或降低关税的授权范围为现行关税的上下50%;第三,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第四,总统与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国会只就该协定举行听证;第五,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时限为3年,国会仍将发挥对贸易政策的监督功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本身并不是一个倡导自由贸易的法律,只是对之前有关政策的修正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的高关税政策。但它奠定了美国二十世纪贸易政策制定的架构,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的出口也在此时段增长了几乎两倍。
——摘自徐泉《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
材料三?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3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颁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争夺市场?(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