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二? 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体现了什么国际原则?(4分)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后来他有何行动?(6分)
参考答案:(1)内容:德国承认波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独立。(2分)原则:国家的战争罪行必须追究、被压迫民族实行自决。(2分)
(2)原因:凡尔赛和约承认三国独立,企图尽力削弱德国,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扩张,企图借领土问题力图改变欧洲秩序;英法等国在战后欧洲秩序问题上实行绥靖政策。(4分)行动: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并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
本题解析:(1)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一条和第八十七条主要内容分别为德国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独立。这一内容体现了当时流行的民族自决的原则,同时对战败国家进行追责。(2)德国希特勒的这一番言论表明一战后对德国惩罚性的制裁激起了强烈的复仇情绪。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后,积极的对外扩张,企图用战争的方式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德国通过与奥地利合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侵占波兰等逐步的侵略扩张改变了一战后的世界秩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地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启超所指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件东西”是(?)
A.国际联盟
B.对德和约
C.《四国条约》
D.美国霸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

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比较图一、图二,提出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如能提取其他相关信息,并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记分,但不能超过此题总分)
信息一: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成了苏联。(2分)
说明:“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分)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联盟,简称苏联。(2分)
信息二:德国疆域变小,且一分为二。(2分)
说明:“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西部、东部领土大量丧失;(2分)“波兰走廊” 被割,使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分离;(2分)(说明:如只答《凡尔赛和约》严重压制了德国。记2分)
信息三:欧洲民族国家数量激增(增多)。(2分)
说明:“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或分裂;(2分)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2分)
信息四:波兰摆脱俄罗斯统治,重新获得国家独立。(2分)
说明:十月革命后,俄国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弃波兰;(2分)波兰民族意识复兴及独立力量的壮大;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后两点任答一点记2分)
信息五:奥斯曼帝国变成土耳其(共和国)。(2分)
说明:“一战”的影响及《色佛尔条约》的签订;(2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的胜利;(2分)
信息六: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2分)
说明: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战败;(2分)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2分)
本题解析:
从两幅图的变化可提取一下信息: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成了苏联;德国疆域变小,且一分为二;欧洲民族国家数量激增(增多);波兰摆脱俄罗斯统治,重新获得国家独立;奥斯曼帝国变成土耳其(共和国);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成了苏联:“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联盟,简称苏联;德国疆域变小,且一分为二:“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西部、东部领土大量丧失,“波兰走廊” 被割,使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分离;欧洲民族国家数量激增:“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或分裂,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波兰摆脱俄罗斯统治,重新获得国家独立:十月革命后,俄国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弃波兰,波兰民族意识复兴及独立力量的壮大;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奥斯曼帝国变成土耳其(共和国):“一战”的影响及《色佛尔条约》的签订,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的胜利;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战败,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当前,美国反恐怖主义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球范围的反恐怖主义联盟,一方面是由于恐怖分子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特征。
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面对恐怖势力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4分)
(2)1942年以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的斗争有何变化?原因何在?(4分)
(3)当今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反映了当今世界局势的何种特征?(2分)
(4)结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得失,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范围的反恐怖主义联盟形成的原因?(4分)
(5)2003年,美国以反恐为名,绕过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遭到不少大国的反对,这表明了当今世界格局的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绥靖政策。使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处于孤立境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各国联合反季法西斯侵略。原因:法西斯实力不断扩大,战争规模和乏味,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日益增多,同时也严重威胁到西方大国的利益,而是其逐步放弃绥靖政策,卷入战争。
(3)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紧张动荡的一面。
(4)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借鉴、吸取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经验和教训。
(5)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1分)
(2)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 (6分)
(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论断? (5分)
参考答案:
(1)50
(2)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政策;
慕尼黑阴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侵华实施制裁;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等。
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3)联盟形成:英美声明援助苏联;苏联同意《大西洋宪章》基本原则,苏美英三国协定;《联合国家宣言》等。
联合反击: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作战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