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察图表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两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是1912年到1919年和1952年前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段时间的政府分别是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他们分别采取了鼓励实业和“一五”计划等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幸福年代里”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欧洲部分地区地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德意志帝国成立
B.巴黎和会召开
C.欧共体成立
D.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信息“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可知应是在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和两极格局下德国一分为二,德意志帝国成立于1871年,实现德国统一,巴黎和会召开于一战后的1919年,排除AB;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再次实现德国统一,而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排除D;图片显示的多是欧共体的成员国,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3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叔通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治协商会议,就其性质说,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而不是政权机关,因此,它的存在不受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影响----这样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以后,不仅应该继续存在,而且应该加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是在普选的基础上产生的。
B.人民政协完成了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C.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的地位。
D.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合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在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以后,不仅应该继续存在,而且应该加强”说明人民政协在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后,仍将继续存在并且还应该加强,所以答案选B,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8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3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四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l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
——《孔子在中国声望达到百年来最高点》(新华网)
(5)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以来孔子声望“跌到了谷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五?韩国不仅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政府不仅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且通过风俗礼仪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6)据材料概括韩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这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2分)二者没有本质差别。(1分)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2分)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2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5)人们认为孔子思想是造成落后以致西方入侵的原因之一;(2分)新文化运动的冲击;(1分)建国后文革的冲击等。(1分)
(6)态度:全方位宣传儒家文化;利用儒家文化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2分)
启示:将传统文化融人到现代化建设中,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