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
材料一:?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材料二:?据联
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有4500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制的80%。
材料三:?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已在海外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3600多个经销点,在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13个,在中国建工业园10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区域。
材料四:?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伊格尔斯庄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 还有人竖起了“G8无民主“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众多全球化反对者的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趋势?(4分)
参考答案:(1)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贸易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2)第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连为一体,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第三,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造成环境的破坏。
(3)发展中国家应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积极主动的参与全球化并谋求发展。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原君》
材料五: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概述三位思想家对待儒学的态度和产生的影响?(7分)
(2)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概括两位思想家理论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两种理论在内容主张、阶级属性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1)三位思想家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①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②南宋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塑造了民族精神,同时也有力维护了专制统治;③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起到思想启蒙作用。(7分)?
(2)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4分)不同之处:内容主张:前者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后者则提出了新社会蓝图;阶级属性: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市民阶层);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可以从材料中进行分析,“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思想;从材料“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可以看出朱熹的思想主张;从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看出黄宗羲的主张。(2)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但是其二者的主张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卢梭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黄宗羲则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并未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来。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知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和基本内容。强调仁政、德治,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元纸币共分为5、10、20、50、100、200、500欧元七种面值,对于这七种面值的纸币,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欧元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可能代表着

A.开放与协作
B.悠久与连接
C.动力与团结
D.合作与沟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欧元是欧盟流通的单一货币,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欧元纸币正面的拱门和窗户图案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故选D。
点评:还可以考查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1)战后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2)经济实力的恢复发展,西欧国力增强,日渐走上联合;(3)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4)西欧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权利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最优选择题,因为香港和澳门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它们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基于此,它们拥有的自治权、经济政策、外交权利等都存在区别,都是他们的不同点,而社会制度的不同是其最典型的区别,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和香港、澳门自治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73一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在于自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之后我国自然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下缓慢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现代工业开始起步,自然经济不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本题说法错误。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