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该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②清朝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③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
④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政府在经济上一直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经济的繁荣并不代表政策的改变,③不正确;即使是有这种政策的实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也会出现商业繁荣的景象,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所有④不正确;①②正是反应了清朝时期商业区的发展情况和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
A.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工商联大会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衣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人生活水平总体比较低,物质供应比较匮乏,加上当时大力提倡艰苦朴素,所以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脱衣服成为当时的时尚,再加上70年代中日正式建交,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社会生活史,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往往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结合考查其原因、表现、实质。如2012年四川文综第17题,2012江苏历史第6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经历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之后,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签字仪式终于在2001年11月举行。这意味着
A.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揭开了序幕
C.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D.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分析题意,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它是一个协调全球性贸易的世界经济组织,其遵循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并不是区域性组织,所以A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早在新航路开辟时就已经开始,B不对。就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看,虽然一些新兴经济力量在快速崛起,但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C不对。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要从世贸组织的特点和宗旨入手,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
| 观点
|
荀子
|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
彼特拉克
| 我不也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4分)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2分)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2)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4分)
材料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逊位诏书》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不同:荀子强调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或国家安危)统一;彼特拉克则强调个人的幸福与现世的幸福。(4分)
时代背景:荀子处在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彼特拉克处于文艺复兴早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要求个性的解放。(2分)
(2)依据:这个制度要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平均一切社财富,以求人人平等的社会,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无法实施。由于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也使它无法付诸实施。(4分)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3分,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
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避免大的流血斗争);(1分)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革命派达到了推翻清王朝的目的;两场革命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新政权)。(2分)
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是革命派与立宪派斗争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退位诏书》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而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英国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革命果实被窃取,进入袁世凯专制统治时期。)(2分)
本题解析:题(1)考查了荀子和彼特拉克的思想主张及背景,要明确思想主张的不同与背景是有关联的;题(2)考查了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进行深入分析;题(3)考查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并且与英国的“光荣革命”相结合,选择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要注意有判断还要有原因的论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