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三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4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海外贸易发达(2分)出现不受时限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分)
(2)信息: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2分)
政策:重农抑商(2分)
(3)因素: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从非洲、美洲掠夺大量金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市场金银贬值,物价上涨。(4分)
影响:引起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4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体现了唐代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行,进行海外贸易;“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体现出了唐代夜市的繁荣。
第(2)问“信息”一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体现了农村中的草市;“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体现了商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政策”一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虽然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但是封建政府仍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素”一问依据材料中的“16世纪”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引起了物件上涨”。“影响”一问,要抓住设问“从社会转型角度”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和宋代商业;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28分)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各不相同。1875年德国铁路里程是27960公里,1890午美国铁路里程是26900公里,同年的英国是32000公里,1894年中国铁路里程却只有483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铁路建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抖二
年份
| 1894
| 1911
| 1927
| 1937
| 1945
| 1978
| 2006
|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 483
| 9800
| 11900
| 15500
| 24000
| 48600
| 770838
|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4分)
材料三


(3)据材料,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等方面概括四川交通的变迁。(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中国:社会制度和经济落后;观念保守;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控制。(任答三点,6分)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制度先进。(任答两点,4分)
(2)信息:近代铁路的发展与列强侵略关系密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高速发展。(任答两点,4分)
(3)变迁:①方式:由水陆运输发展到水陆空运输;②动力:由畜力、水力和人力发展到机械力、电力;
③工具:由马驮、木船发展到火车、轮船、飞机;范围:从国内扩大到国际。(任答三点,6分)
原因:政府的重视;实行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思想观念的变化。(任答三点,6分)
(4)认识:交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并形成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此问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近代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性原因:A.中国:①社会制度和经济相对落后;②观念相对保守;③科技落后;④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控制等。B.西方:①工业革命的推动;②经济比较发达;③政治制度比较先进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图表信息的能力。此问比较容易。此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置,所组织的答案与题干表格信息相关,又依据即可酌情给分。按照表格内时间的先后,可以这样来组织答案:A.在总体上,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持续发展;B.近代铁路的发展与列强侵略关系密切,速度较慢;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高速发展,成就辉煌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考查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第一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①交通工具的方式上:由水陆运输发展到水陆空运输;②交通工具的动力上:由畜力、水力和人力发展到机械力、电力;③交通工具种类上:由马驮、木船发展到火车、轮船、飞机;④交通承载范围上:从国内扩大到国际等。关于第二小问比较简单,只要符合史实,表述客观,言之有据有理即可。可以从政府层面、经济的发展、科技、思想观念等方面展开解读。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可。此问比较简单。可以得出如下认识:A.交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B.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交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反之亦然。
考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近现代交通·铁路建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近现代交通·交通工具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包括 ( )
A.抵制了西方工业品倾销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C.禁绝了对外贸易活动
D.限制商业资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