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汉高祖”和“康熙”分别属于
A.庙号和年号
B.谥号和年号
C.庙号和帝号
D.封号和帝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印象派绘画代表作《日出·印象》的作者是
A.毕加索
B.塞尚
C.凡·高
D.莫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反映了唐代
A.有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B.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D.注重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可以看出,唐代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防止交易欺诈等。故选D。A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商业管理方面;B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在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考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坊市制度比较严格,市场交易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唐代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后期出现了夜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城市发展的情况和明清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注意不同时期的比较。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从表中三个国家三个年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看,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A项不正确;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逐步上升,并不能说明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是20世纪70年代,是指美国、日本与西欧,D项错误。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
点评: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政府的变化):1、原因:①根本是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②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凯恩斯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③工人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创新。2、三个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实行混合市场经济②制定经济计划,运用经济杠杆调控:侧重规划和指导,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③国家福利制度:资金来源是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特点是制度化和法制化;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
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
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议论选择题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首先得明白出题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显然题中是对“一国两制的”褒扬,其次排除与题干无关的评论,如本题中并未涉及台湾问题和中华民族问题所以C、D排除。再次要抓住关键词如本题“心存怀疑”“烟消云散”可知选B项最恰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