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以下历史现象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罗马万民法的出现
C.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蒙古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记忆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当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因此A表述不合史实;B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误,因为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所以因果关系表述有误;C行省制度是元朝蒙古族统治者的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题意;D中的三省六部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所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排除掉ABD,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客观上仍然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B.当时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发展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D.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最终大部分却流向中国。这是由于中国与欧洲商品交易引发的结果,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这为中国赢得了大量白银财富而欧洲商品在中国市场狭小,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已经转向欧洲,所以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即其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二,商帮的出现,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异常活跃。这也直接挑战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但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差距在逐渐拉大,中国也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启蒙运动中,最早提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立国家的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洛克
D.卢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社会契约创立国家是霍布斯最早提出,洛克发展其主张的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
①?②?③?④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是抗战时期,时间是1937年12月;②是土地革命时期,时间是1927年;③是解放战争时期,时间是1947年;④是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