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
年代
|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 1894年
|
项目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内销
| 165.29
| 76.78
| 1414
| 171.48
| 44.32
| 1467
|
外销
| 50
| 23.22
| 769
| 215.44
| 55.68
| 3317
|
产量
| 215.2
| 100
| 2183
| 386.92
| 100
| 4784
|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2)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2分)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经济作物的出口不断增加。(4分)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4分)说明: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分)信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技术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深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6分,答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表现;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被动的纳入世界体系,在发展中呈现出畸形。(答任意二点给4分)
本题解析:(1)变化: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和材料二中1836~1838年平均每年的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与1894年相比较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经济作物的出口不断增加。原因:结合时间“鸦片战争后”可知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有关,另外还可以考虑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说明:由对外贸易额的大幅增加可以推论出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经济成分:由材料三中的“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可知是私人投资且采用机器生产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信息:由材料三中的“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由“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可知因技术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由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可知深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根据“机器面粉厂”可知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3)综合上述材料所述的鸦片战争后,我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史实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包括: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表现;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被动的纳入世界体系,在发展中呈现出畸形。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②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③促进了物价回升?④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留下了反映城邦生活的丰富的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右图就再现

了雅典公职人员离职时接受审计时的情形。如果发现公职人员有渎
职或贪污行为,要由下列哪一机构对其进行处罚
A.长老会议
B.公民大会
C.四百人会议
D.公民陪审法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气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长江大桥武汉架”等可以看出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的成就,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一国两制”构想
B.八项主张
C.“九条方针”
D.“九二共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为解决台湾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答案选择A项。“九二共识”和八项主张是江泽民执政时,故B、D项不正确;“九条方针”是叶剑英提出,故C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命题主要集中在:(1)再认再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评价认识其历史意义;(2)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解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