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所统计的数量不尽相同。下列这一图片反映的是

A.史料整理
B.历史结论
C.一手史料
D.历史解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研究理论的问题,《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所统计的人口数量不同,是对史料进行的整理,并未作出相应的历史结论,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历史解释,因此BD项错误,C项错误,一手史料是直接反映历史面貌的历史资料,材料明显属于二手史料,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有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成员国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影响发展
C.在区域组织中法律最为完善
D.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只涉及经济内容,由于起步较晚,有些法律还不完善,据此卡排除ACD选项.由于成员国分别来自欧亚,宗教信仰不同,文化历史差异较大,成员之间缺乏深度互信,影响发展.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B.日本在华投资总量最大
C.最大投资主要用于抗日
D.美国占据第一的时间最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而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廉价的工业品尤其是洋纱、洋布的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得不购买洋纱洋布。根据这一认识,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常考内容,要从一项几个方面把握:1、“男耕女织”的变化:大量物美价廉的洋纱和洋布涌入中国,取代了土纱与土布,冲击了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使传统的“耕织”分离。2、“自给自足”的变化:列强大量收购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减少了自给自足的成分。3、“闭关锁国”的变化:中国逐步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 of the 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 of all 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C.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世界的历史”强调世界各国密切的联系,“各国历史的相加”强调各国历史是孤立的,世界是分裂的。A项“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强调二者的区别和对立,符合“各国历史的相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