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美国以两大洋为屏障,不参与欧洲的争端,也不与欧洲结盟,一心一意发展自己的实力。
材料二?美国参议员范登堡曾经是孤立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在二战时期开始转变。1941年
珍珠港事变的次日,他投票赞成罗斯福对轴心国宣战。他曾说:“珍珠港结束了孤立主义。”1945年,他还发表了一篇讲话,强调美国要打破“沉默”,积极参与世界
事务。
材料三?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
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根据以上关于美国外交政策转变的材料,结合学过的内容,想一想
(1)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4分)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5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已经是和平时期,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4分)
参考答案:
(1)由推行孤立主义,不卷入国际事务到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再到二战后与西欧国家结成 军事同盟反抗苏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分)
(2)①从根本上说,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想通过参与国际事务,获得世界霸权。②具体来说,二战中关国的自身利益受到法西斯国家的侵害和威胁,所以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参加二战。③二战后,苏联实力的壮大成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战时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5分)
(3)与苏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视苏联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 国家利益的冲突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以二战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第(1)题解题时注意材料一中“不参与欧洲的争端,也不与欧洲结盟”,反映了其孤立主义政策;材料二中“投票赞成罗斯福对轴心国宣战”,反映了美国积极参加二战的政策;材料三中“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反映了美国与西欧结成军事同盟对抗苏联的政策。第(2)、(3)题,解题时注意从美国国力增强,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矛盾等角度,去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 ]
A.欧盟经济一体化加快,但政治联系削弱
B.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发展
C.欧盟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主导世界
D.国际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3年3月5日朝鲜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并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协定》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①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②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④双方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成立朝鲜和韩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中规定南北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结束敌对行为发生,而直至今天朝鲜战争也并未宣告结束,这条军事分界线也不是朝韩两国的国家领土分界线,所以④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雅尔塔体系形成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是
A.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
B.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大阵营对立
C.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
D.美国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美国抗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背景。雅尔塔体系形成时,美国居优势的霸主地位,而政军事实力较强的苏联则与美国相抗衡,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