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对中国的进步影响是
A.造成当地农民的贫困
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使边远落后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D.阻碍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一个主要的表现是中国的经济作物大量出口。经济作物的出口,加速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当时这种现象只是出现在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边远地区的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关于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一项调查统计。表中数据直接体现了( )。
时间
| 1969年前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年以后
|
数字
| 6个
| 6个
| 20个
| 69个
|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政治集团化?D.世界多极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数据显示,20世纪末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数量也越来越多,体现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实行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扩充人的善性,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实现“仁政”,通过统治者的亲身示范为普通民众树立榜样;而苏格拉底则认为应该通过道德教育来扩充人的善性,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即通过对民众进行善的知识的教育即能不断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经济”指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包括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经济。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由于外国商品物美价廉,中国家庭手工业开始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也开始分离且日益商品化,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
A.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B.国家、地区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C.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D.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开始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