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阅读下面“选官制度的变化”的表格完成以下问题:
按示例将表格填写完整。(6分)
(2)唐朝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6分)
2、综合题 材料题(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3、综合题 (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示一、二、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1分)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
4、选择题 唐代门下省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当时称作“封还”或“涂归”。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由此可见唐代门下省
A.在中央处于枢纽地位
B.具有监察职能
C.是中央的执行机构
D.制约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