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冲击不包括
[? ]
A.“半工半读”使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C.学制缩短,不能保证青少年受教育的时间
D.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不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
2、判断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中国高度重视全体民众的此项人权并为之而奋斗,开始于
[? ]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改革开放以后
D、《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
3、判断题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 ]
A.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 ?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4、判断题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判断题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