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迁入殖民地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引起生产领域的变化:(经济)
(1)生产力: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4)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也造成贫富差距,交通拥挤。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是在
A.工业革命完成后
B.维也纳会议后
C.“七年战争”后
D.资产阶级革命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着重考察了“世界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正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一样,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C项是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的时间;B项是进一步确立世界殖民霸主的时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还未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更不用说成为世界霸主了;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在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生产力,一跃而为“世界工场”,世界霸主的交椅非它莫属。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是
①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胜利
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③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依托知识结构类推法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解题时可依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结构明确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再认再现列举项史实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1914年世界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中国、德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C.英国此前的外贸政策保持不变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平均关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坚持或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排除A、B两项。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正确选项为C项。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国家实力的增强也要求实现自由贸易,让自己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能够进入到世界各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自由主义政策。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美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但是国家实力还是英国最强,因而英国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民族主义萌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