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破坏性巨大④首先爆发于英国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1930年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87种商品的关税。此关税法律
A.是美国挽救经济危机的良策
B.是美国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实际运用
C.是美国经济落后的表现
D.使1929年经济大危机进一步的恶化和扩大
3、判断题 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统计,1931年后中国的丝织业由1928年23534部丝车减为1935年的7686部,上海的卷烟厂由1928年94家减为1935年的44家,全国的火柴厂由1928年的180余家减为1932年的69家,江苏的面粉厂由1921年的44家减为1931年的28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混战,国内政局不稳定
B.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C.帝国主义国家转嫁经济危机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和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渡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一一亚当·斯密《国富论》 (1776年)
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述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2)根据材料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6分)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4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调整。(8分)
(4)概括说出以上内容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3分)
5、判断题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是指
[? ]
A.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广大人民购买力低下而形成的相对过剩
B.社会生产高度发达而造成大量富余
C.资本家所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人民的需求而大量积压
D.广大工人、农民为争取权益而抵制资本家的商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