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
材料五 “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的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5)主张:实业救国。评价:对袁世凯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以下哪一项经济主张是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适应的( ? )
A.推动生产的机械化
B.鼓励恢复传统手工业
C.引进国外优势产业填补国内空白
D.保障外国资本在印度的合法权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一对联指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提取历史信息:应该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指的是孙中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B.甘地的非暴力理论来源于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
C.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独立的目标
D.甘地一共领导了三次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应该是发生在二战期间;B项错误,甘地非暴力的理论来自于印度的传统的文化而非政治斗争的实践;刚开始甘地并没有提出民族独立的要求,直到二战期间甘地才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故C错;D表述准确甘地一共领导了三次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故选D。
点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抗英斗争。最终迫使英国让步,印度实现自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甘地及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是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能发动群众起来抵制英国的侵略?②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③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④可以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够团结各个种姓的群众起来加入到反英斗争中来,但是并不能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因此④错误,排除BCD项。该运动能发动群众起来抵制英国的侵略,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因此①②③ 正确,故选A。
点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