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下,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有
A.占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
B.占统治地位族群的妇女
C.占统治地位族群的全体男子
D.全体生活在希腊的成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学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2分)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1分)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2分)
材料四 “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3分)
材料五 新中国60多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4)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3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分)主要表现: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对外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2分)
(2)通过光荣革命而建立的(权利法案)(1分)
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
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2分)
(3)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国,突破小国寡民的限制。(3分)
实行代议制民主突破直接民主的限制。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
(4)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分)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主政治的实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不同的特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与理解。解题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变化”:政治结构与选官制度,联系这一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总结即可。如秦汉是三公九卿制,隋唐宋是三省六部制;经济结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回答后一问要注意结合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及政治制度。
儒学社会功能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可知,儒学的伦理纲常有助于维系封建统治,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及特点的认识与理解。结合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及其内容、经济发展程度并结合材料“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归纳总结。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在该宪法的指引下所确立的政体及特点分析归纳。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及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认识。回答民主增量时要结合建国后及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对于“认识”,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自圆其说即可,不过要注意从国情、时代特点等角度归纳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表现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4分)
(3)丞相废除后,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你认为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4分)
(3)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原因: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4分)
本题解析:第(1)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一,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但四人措施的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回答。
第(2)材料二的大体意思是:自秦朝以后的各朝君主,不借鉴秦朝设立宰相的隐患,使宰相成为危害国家稳定的一大隐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再有,明朝初年,出现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因此明太祖废除宰相。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更谈不上制约皇权。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