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同时,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若想进入最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只能去长安的太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现阶段我党大力提倡“ 以德治国 ”,对此,我们可以继续发扬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的记忆。
A.关于“仁”的思想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民为贵,君为轻” 的思想
D.农本思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应首先排除B、D, 我党提倡“以德治国”并非仅指教育思想,更非农业化;在A、C中应排除C, 因为不存在“君为轻“的概念,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共和国宪法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1954年宪法,故A项正确;B项是在1949年,C项是在1956年,D项中的一国两制于80年代提出,故B、C、D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B是君权神授思想,C是三纲五常思想;“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说明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因此选D。
点评:从高考的角度看,要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知足常乐”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这和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特征最为相似。与C、D两项的特点相去甚远。A项是重民的思想,干扰性最大,但与材料中的意思关系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