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使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①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②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 ]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又过了3个月,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它们和厦门一道,开始为全面改革中国大陆的经济体制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试验。
材料二? 1978~1985年:这一时期主要工作是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二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开放沙头角,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6~19
92年: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和技术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三是积极开展同内地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四……五……六……七……。通过这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住房制度、公务员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通过这些改革,旧体制的框架基本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在深圳设立特区的原因。并指出设立深圳特区产生的作用。(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深圳在1978~1985年和1986~1992年两个时期在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不同特点。(12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临近港澳,华侨众多
作用:促进了深圳地区的发展;积累的改革开放的经验;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
(2)1978~1985年:
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初始阶段,意在冲破计划经济体的束缚。
对外开放:开放地区小
1986~1992年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全面;重在建立新的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深化、全面;成果显著;建立了外向型经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决策陆续出台。下列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提出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④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国有国营到放权让利(1978~1984年)(增强企业活力属于这个阶段)、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1985~1992年)(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属于这个阶段)、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1993~2002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属于这个阶段)、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3年以后)四个阶段,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由此可见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导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
[?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