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D.Windows3.0填平了南北之间的鸿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明确规定日本可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此时英国完全可以援引其在鸦片战争之后从中国攫取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样《马关条约》的签订实现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方式上的转变即由商品倾销向资本输出的转变,答案选C,A 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B项与题意无关,D项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经济贸易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美国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了主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葡篇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_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篇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40年——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篇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不得摘抄原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鸣篇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4)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条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原因:美国从一战后到二战后,经济日益强大;经济政策从保护主义转向开放;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技术转让和提供贷款,开辟新的市场等。
(4)例文: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毛泽东在1956年8月说道:“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那必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球藉。”这表明我国(?)
A.整个工业化框架初步确立
B.经济政策向重工业倾斜
C.经济建设有冒进倾向
D.同美国关系紧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反映了毛泽东急于建成社会主义、赶超美国的愿望,联系1956年后,中共在经济建设领域逐步出现左倾错误,因此选C。ABD三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主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建立其意义是②③④,最早建立自治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不是西藏,所以①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