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21:16:58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摘自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6分) 材料三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6分) (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8分)
参考答案: (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4分)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6分) (2)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6分) (3)评述: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自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个人自由应该受法律(社会契约)的限制。(4分) 意义: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后来新的国家形式(资本主义代议制)和公民社会的构建。(4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其时代背景是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结合所需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前者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两个角度作答;后者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角度组织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从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甚至强化)、经济(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和思想(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的大环境来组织作答。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但是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可人文主义的发展,对未来政治体制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分析。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朝的儒学·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即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顾炎武(1613- 1682 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 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 年)。故选 A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洛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民依靠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诸如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及其传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仅仅是“指南针”这一个发明的影响,并不能代表印刷术、火药的影响,所以不能选CD,其实“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共同影响只能是指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促进欧洲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卖油郎独占花魁》属于明清小说的范畴,是典型的市民文化,它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密切相关,故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A项;明代仍实行重农抑商,依然存在包办婚姻,③④两项与明代的史实不符,表述错误,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一般